专业炒股配资门户

专业炒股配资门户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: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

发布日期:2024-04-02 02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52

  记者李贝贝见习记者何一华北京报道

 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,近年来,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,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新动能。但该产业目前也面临着低水平投入和重复建设等问题。

  对此,本次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化(600028)董事长马永生建议,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,加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,完善科技金融体系,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。此外,马永生还带来了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、加大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力度、加快开展废塑料资源化利用相关建议。

  加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

  近年来,我国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,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重大部署,有力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。

  目前,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%,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;广州、深圳等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%。

  马永生告诉《》记者,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,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新动能,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挑战。比如,低水平投入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、财税支持覆盖面不全、金融机构信贷体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匹配性不足等。

  对此,马永生提出三点建议。一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。国家层面系统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统计工作,有效收集各地区产业、各细分领域等发展情况,以“一业一策”“一企一策”推动产业布局。

  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。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,尤其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、能源转型关键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领域,探索制定相关补贴激励政策,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、政府集中采购等方式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支持覆盖面。

  三是建立多层次、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。以现有科技金融试点产品为基础,逐步形成体系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服务方案,支持科技成果转化。

  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

 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“央企上市公司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回应市场关切,提振投资者信心,助力中国特色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。”马永生向《》记者表示。

  为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,助力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建设,马永生建议,一是尽快建立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指标体系。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统筹,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,建立完善相关指标体系,在评价导向上保持协调一致。

  二是切实增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便利性。建议在延长回购实施期限、取消事前回购方案披露要求、强化事中事后披露等方面进一步完善A股回购监管规则。

  三是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ESG生态体系。建议加快制定既接轨国际框架又兼具中国特色的ESG披露准则和评价体系。同时,加强引导宣贯,完善ESG投资生态,以ESG投资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。

  加大深层地热资源利用力度

 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,可用于供暖制冷、发电、工业供热、种植养殖等。我国埋藏深度在3千米以浅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1.25万亿吨标准煤,埋藏深度在3至10千米的深层地热资源规模相当于856万亿吨标准煤,大力开发地热能,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意义重大。

  目前,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长期稳居世界第一,已建成地热供暖和制冷面积13.3亿平方米,折合装机92.4GW,年可替代标准煤2441万吨,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000万吨,在北京城市副中心、雄安新区、黄河中下游城市群已形成规模利用的良好局面。

  马永生表示,相较于中深层地热资源,深层地热属于全新领域,资源量更大、温度更高、资源禀赋更好、应用场景更广,但其开发利用还面临一些挑战。“比如,我国深层地热相关基础研究较为薄弱,高温高压硬岩热储开发等面临工程和地质特征预测难度大、高温测量仪器和井下工具不适应、钻井速度慢、成本高等难题。”

  马永生建议,一是统筹技术创新,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引领技术协同发展。持续追踪国际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技术进展,提出我国深层地热开发领域未来技术发展路线图。

  二是加强地质勘查,摸清深层地热资源家底。在全面跟踪国际进展、掌握我国赋存及开发情况的基础上,开展国内外深层地热资源的比较研究,为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坚实基础。

  三是加强引领支持,保障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有序推进。将深层地热资源利用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中统筹考虑,做好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,加强前瞻性规划引领。

  开展废塑料资源化利用

  长期以来,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废塑料的污染防治,逐步完善法律法规,大力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,2017——2022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由1693万吨增长至1890万吨。

  马永生介绍,当前,我国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尚处空白。受塑料产品结构影响,资源化价值较高的工程塑料、中空瓶体硬质包装类塑料等基本采取物理回收方式,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,但大量软包装类塑料,特别是膜袋类塑料多被填埋、焚烧或丢弃。

  马永生进一步表示,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仍待加强,目前我国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仍以线性处理为主,可多次重复利用的塑料制品原级循环比例仅约2%,多数塑料制品降级循环利用一次后,就难以再次进入回收利用通道。此外,目前的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及引导政策也有待完善。

  针对上述情况,马永生建议,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和示范引领,加快推动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。立足低值废塑料循环利用所兼具环保和公益属性,聚焦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,研究出台立项审批等细化的指导意见及政策实施指南。

  二是加强科技支撑,以化学回收技术突破引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。加强“政产学研”多方创新合作,重点开展包括再生塑料高值利用技术与装备、绿色改性剂开发与应用、低值废塑料能源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等研究。

  三是完善分层次全覆盖回收体系,推进废塑料回收行业转型发展。着眼回收利用便利化,聚焦塑料产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,统筹完善设计制造、回收利用等行业标准,为破解标准不一导致的回收利用难题提供解决方案。





Powered by 专业炒股配资门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系统 © 2013-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