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炒股配资门户

专业炒股配资门户

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:未来可将闲置小学场地改为公立养老院

发布日期:2024-04-02 01:47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  两会.高见

  2024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,谈到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表示,政府将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,其中包括了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,大力发展银发经济。

  当前,我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这一节点的到来对我国的老年事业提出了哪些迫切需求?银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?

 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,南都记者就以上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。一直以来,鲁晓明十分关注老龄事业,曾就老年人再就业、养老等话题在全国两会建言献策。

  今年两会,鲁晓明带来了关于加快公立养老事业发展的提案,其中,他建议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减少养老院建设资金压力,比如可将闲置的幼儿园、小学场地,改为公立养老设施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。

  谈中度老龄化社会

  重度老龄化不再遥远,对老龄事业提出迫切需求

  南都: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末,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。你如何解读这一节点释放出的信号?

  鲁晓明:中度老龄化只是一个过渡期,它的到来意味着重度老龄化社会离我们也不再遥远。这要求国家治理高度重视老龄社会的特征,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应对办法。当然,这也对我们的老龄事业也提出了迫切要求,比如要加快完善养老服务建设。

  此外,我们的法律也要适应老龄社会需要。我国的大规模法律建设始于改革开放时期,当时人口高度年轻化,因此法律制度带有人口红利期的特征,当下法律也要完成适老化改造,要再去思考公平与效率的平衡。

  南都:现在不少观点称20世纪60年代后出生,并步入老龄阶段的人群为“新老人”。你认为这一群体有何特点?

  鲁晓明:“新老人”也就是现在的低龄老人,相较于以往的老人,他们有如下特点。一是文化素质较高,他们年轻时期正赶上干部知识化,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。二是财富积累多,他们年轻时正逢改革开放,因此积累了比较多的财富。三是比较独立,“新老人”的育龄时期也正是计划生育时期,家庭迅速小型化,因此对家庭的依赖比高龄老人要小。严格来说,我认为这个群体并不老。社会对“老”的定义阐释应该要不断变化。现在,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将近八十岁,我们还能说一个六十岁的人老吗?这些“新老人”刚刚退休,但身体机能仍处于比较旺盛状态,同时我也相信,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自己老。

  谈银发经济

  注重精神上的“消龄”十分重要,可以借鉴年轻人的娱乐方式

  南都:在针对老年人,特别是“新老人”的产品、服务设计中,有人提出“消龄”这一概念。你如何评价这样的设计理念?

  鲁晓明:继续刚刚“新老人”的讨论,既然他们在身体和心态上都不老,我们自然也不能用老眼光来看他们。

  在传统观念中,我们习惯把老人当做需要赡养的对象,但这样做,老年人不会在生活中有很强的价值感和获得感。银发群体也非常想参与并融入社会,而一味被动地接受亲人的赡养,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多余,产生挫折感。

  所以我们要让老人,特别是有一定活力的老人,觉得自己仍是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,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和社会分割开,自己和青壮年之间没有区别。

  当然,我们还是要正视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客观差异。但在精神层面,消除标签化地看待“年轻人”与“老年人”,“消龄”是较好的选择。

  南都:你曾经提到,发展银发经济要注重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。在你看来,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有何特点?

  鲁晓明:目前中国家庭呈现出少子化、小型化的特点,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越来越少。银发群体缺少陪伴、精神孤寂的问题非常值得重视。这一点在独居老人中尤为明显,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就应该考虑到这一问题,为他们提供一些陪伴上的情绪价值。

 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也一样,他们中有些人习惯于互联网时代人机互动式的生活方式,不谈恋爱也不结婚,社会交往也很少,是年轻的孤独者。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,发展银发经济时,也可以借鉴一些年轻人的消费形式,比如开发陪聊机器人之类的产品。当然,也要注意做好现有设施的适老化改造。

  在天津市南开静雅老人院,老人们在唱歌。新华社发

  谈公立养老院建设

  增加财政对于养老院建设的投入,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减少建设资金压力

  南都:今年全国两会,你带来了《关于加快公立养老事业发展减轻人民群众养老负担的提案》。为何关注到了公立养老?

  鲁晓明:重度老龄化社会离我们并不遥远,国家“十四五规划”明确提到,要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。但我国的养老服务仍存在一些不足。

  目前,我国的公益性养老服务供给不足,公立养老院占比过低,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十分严重。根据《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》提供的数据,截至2022年末,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.7万个,养老床位合计829.4万。每10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中,只有39人能够享受到养老机构服务。其中,主要还是民营养老服务。

  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,公立养老设施占比过少,会导致大量中低收入的老人和家庭被迫寻求市场化养老服务。但市场化养老服务价格偏高,且服务水平高低不一,不仅超过了这些老人与家庭的承受能力,服务质量也没有保障。同时,市场化养老服务监管不到位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一些养老机构存在虚假宣传、收费不透明、服务不规范等问题,影响了老年人的消费信心和选择意愿。

  此外,我还注意到,养老院普遍缺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管理的防治和综合干预,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。

  南都:基于以上问题,你有哪些具体建议?

  鲁晓明:我认为要明确公立养老机构普惠型保基本的目标定位,按照老年人口占比配置公立养老院。各级政府要加大公立养老院建设的财政预算和财政投入。

  当然建设的主场地在基层。要推进街道、社区、乡镇根据需要保障的老年人口数量,规划公立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的数量,规划用地面积和从业人员编制,扩大公立养老院规模。我建议,通过5到10年建设,逐步形成覆盖主要社区和乡镇,以公立养老院为主干,市场化养老院与公立养老院有机构成的养老院格局。

  在这一过程中,我认为可以通过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减少养老院建设资金压力。比如随着近年全国出生人口的逐年递减,未来不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幼儿园和小学,可以将部分闲置出来的学校场地改为公立养老院用地,富余事业编制人员也可以转型从事养老事业。

  在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方面,我建议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。具体地说,要指导养老院定期开展老年健康宣传教育活动,加强老年常见病、慢性病的科普和健康指导,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。还要合理延伸服务范围,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,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。养老院还应重视对老人的健康评估和肿瘤早筛,加强疾病防治及综合干预,通过与专业医院合作,为确诊的肿瘤患者提供及时转诊和治疗。养老院要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,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;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需求,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。

  当然,个性化服务不能只局限在健康方面。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激励养老院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和特点,提供日间照料、居家照料、社区照料、医养结合、康养结合等多样化、个性化、专业化的养老服务,鼓励养老服务融合发展,促进养老与医疗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等服务的融合。

 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

  采写:南都记者王森发自北京





Powered by 专业炒股配资门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系统 © 2013-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